
原标题:央视快评丨切实推动民法典实施 更好推进全面依法治国 5月29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切实实施民法典”举行第二十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民法典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全党要切实推动民法典实施,以更好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更好保障人民权益

原标题:邯郸中院:延伸社会职能 呵护“幼苗”成长 担任兼职法治副校长、为留守儿童送去法治关爱、让学生零距离感受庭审……多年来,邯郸市中级人民法院少年庭在做好少年审判工作的同时,不断延伸社会职能,致力于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该庭先后荣获“全国法院先进集体”“全国法院少年法庭工作先进集体”“集体二等功”“优秀青少年维权岗”等荣誉称号。 邯郸中院少年庭依法依规开展审判工作,对于罪行轻微,属于初犯、偶犯,能够认罪悔罪的涉罪未成年人,依法提出从轻减轻的量刑建议,为他们回归社会预留通道。对于邯郸辖区进入诉讼程序的涉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及时归纳汇总,总结规律,阶段性地对全市涉未成年人刑事审判工作提出指导意见,明确审判思路,突出工作重点,做到未雨绸缪,防患未然。 为进一步推动邯郸市中小学法治建设,促进青少年法治意识和法律素质的有效提升,邯郸中院与邯郸市教育局联合出台了《院长副院长高级法官担任中小学兼职“法治副校长”的实施意见》。2019年4月,35名法官成为市直中小学兼职法治副校长,9月,走进30多所中小学,广泛开展“开学第一课”活动,用一节节法治课将法律知识带进课堂,用法律护航学生平安快乐成长。 今年初,受疫情影响,各中小学未能如期开课。为提升疫情中广大师生守法用法的能力,少年庭推出了网上“开学第一课”——《再等等,春天就要来了》,通过邯郸中院微信公众号进行发布,并由兼职法治副校长的法官们向各自对口的中小学推送,不仅给孩子们普及了疫情期间的相关法律知识,也给疫情中的孩子们送去了心灵上的慰藉。 少年庭还特别关注特殊儿童群体,积极联合团市委及社会组织,实施服务农村留守儿童等困难青少年群体健康成长的“春雨乐园”社会项目,开展贫困救助、权益维护、法治教育、心理辅导等活动,不断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他们举办趣味法治课堂,为“春雨乐园”的孩子们送去法律知识;协助救助部分受到校园霸凌、家庭成员暴力侵害的未成年人,帮他们进行权益维护和心理辅导工作;积极发动爱心企业人士开展各类捐助、帮扶活动,为吴唐营小学捐赠图书室,解决学生们课外读物匮乏的问题。2019年冬,少年庭联合团市委等单位,共同开展“青心圆梦——暖立方”行动,用一份内含羽绒服、围巾等物资的爱心大礼包,给贫困家庭的学生送去全方位的温暖。 为了让青少年近距离了解法院工作以及审判流程,少年庭还多次组织青少年参加法院公众开放日活动,引导他们参观诉讼服务中心、执行指挥中心、少年审判庭等场所;开展模拟法庭,让孩子们做一回“法官”,体验审判过程,并就同学们最关心的法律问题进行讲解,引导学生们学习掌握加强自我保护、远离不法侵害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们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原标题:廊坊中院:完善七种机制 维护少年儿童合法权益 “义气的代价”“轻信的后果”“铺花的歧路”……4月13日,廊坊市中级人民法院少年庭坚持疫情期间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不打烊”,开启“智慧普法”新模式,法官们围绕四个小案例,为廊坊市第十一中学和第十二中学的学生上了一堂特殊的网课,深入浅出的精彩讲解深受欢迎,师生反响热烈,效果良好。 这是廊坊中院未成年人审判工作的一个缩影。一直以来,廊坊中院少年庭结合未成年案件审判工作,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多措并举,有效预防和减少了青少年违法犯罪,保障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取得较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廊坊中院少年庭曾获得全国“青少年维权岗”、省级“青少年维权岗”等荣誉称号,其做法还被评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法制保障制度创新事例”

原标题:教育部开展第二学士学位教育 培养复合人才 央视网消息:日前,教育部印发《关于在普通高校继续开展第二学士学位教育的通知》。《通知》明确,第二学士学位教育作为大学本科后教育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渠道。第二学士学位主要招收当年普通高校本科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的应届毕业生,以及近三年普通高校本科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目前未就业的往届生。第二学士学位学制为两年,全日制学习,纳入高校学籍管理系统

原标题:努力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落实全国两会精神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述评 新华社北京5月30日电 题:努力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落实全国两会精神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述评 新华社记者齐中熙、侯雪静、刘夏村 “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